古光丰兄的谷歌地圖相片……
由於路徑點多於五百個,所以不能顯示路徑,解決方法是手動減去路徑點,但相當費時。另一法是為谷歌地圖相片加上大約的路徑,此法快捷得多,但路徑並不精細。
以下為相片加上路徑作法,將谷歌地圖提供的kml檔匯入谷歌地球,在谷歌地球內為相片加上路徑,便大功告成,若不苛求,五分鐘內便可完成。
加入路徑前﹕
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大帽山怪石
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大帽山怪石之旅
今早去「添好運」食點心作午餐……
餐後往參觀「漁農展2013」,展場內有很多年貨,本地生產的有機蔬菜,實是一個展銷場。我對農產品比較有興趣,用手機影了一些蔬果﹕
Linux一向被視為小眾或「怪人」……
選定你想安裝Linux的「分割區」,按「變更」來編輯分割區,「用途」選擇為Ext4檔案系統,「掛載點」選擇為「/」,確保成功最好將「分割區」格式化。
另外要有一個小分割區作為「置換空間」如下圖﹕
以上各項配置妥當後,按「立刻安裝」便大功告成。
今日一行十五人,由城門水塘起步……
直上大帽山至近山頂,遶山徑橫行,往川龍乘小巴去荃灣下午茶,無帶相機只用手機拍了幾張相,同行古光丰將會上載是次行程相集,以供看倌瀏覽。
安裝了Mint 14 KDE後發覺……
竟然是「半唐蕃」,中文介面支援不全面,在Gnome上如Mate及Cinnamon中介面是「正體中文」,於是在網上啃了一個上午資料,最後結果成功將介面變成完完全全的中文,樂甚﹗
貼上「整容前後」截圖,以供參閱﹕
近數日嘗試了不同介面的Mint 14……
由於網上資訊總說iBus中文輸入很爛(需然我個人覺得已經很好用),但使用者大都以gcin中文輸入為主,所以在系統中安裝來試一試,以前我一向都是使用gcin配合倉頡及速成,對我來說ibus及gcin都好用,無需要比較,最重要是你個人習慣而已。
gcin有廿多種方法輸入中文(如倉頡、大易、行列、注音、嘸蝦米等等),我只選用了倉頡及速成兩種已夠用,貼上截圖以供閱覽。
安裝了Mint 14,當然要加上……
常用的軟件來補足作業系統,在「簡單便是美」原則下,只再加上「Picasa」、「印表機驅程」及可使用網路收聽廣播的「Radio Tray」來收聽香港及海外網上廣播。
現在的設定已可完全滿足我使用電腦的要求,可謂「臻至完美」。貼上程式安妥後的截圖﹕
安裝了Mint 14發覺越來越喜歡……
不單可以與不同作業系統同裝在一個或多個硬盤上,而且可以分別來啟動進入不同作業系統作業,喜歡「貪新忘舊」者不可不試。
Mint 14可以選擇安裝成Mate或Cinnamon介面作業,但兩者併全亦可,若已裝者Mate可以在終端機上鍵入「sudo apt-get install mint-meta-cinnamon」來加裝Cinnamon介面,反之亦然。
當進入作業時可以在選單選取不同介面作業,以下貼上四種最「熱門」的作業介面,以供閱覽﹕
喜歡那一款介面悉隨尊便,比視窗系統有彈性,而且介面亦十分美觀,有興趣者推介一試。